*我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据卫健委统计,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4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比例。同时,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实际接受的护理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失能和半失能以及其他失智、精神障碍者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对于这类群体的长期照护,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护理人才紧缺成最大短板*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和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还不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朱耀垠:
人才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事长期护理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从2015年到2060年,中国80岁以上老人的人口将从占总人口的1.5%增长到10%,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下降,这将导致老年人的护理人员非常缺乏。据估计,到2060年,中国大概只有100万老年人护工,只占劳动力人口的0.13%。这意味着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与护理人员数量的比例将达到1比230,相当于230个80岁以上的老人只有一名护工。
由于缺乏社会化护理,一个失能老人至少影响两个家庭,至少有几千万家庭为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所困扰。
失能群体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使医院、养老院、护理院面临严峻的护理难题。
护工市场上的供需矛盾怎么解决?既然现在护工不够,有没有可能让机器人来代替一部分的工作?
实际上,由人工智能所推进的机器人在护理医疗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在失能老人的护理中,“大小便护理”是最为棘手的工作。照护者每天数次的清理大小便、晚间起夜都是身心俱疲,请护工成本高昂且不稳定。使用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实现排泄物秒级感应、自动抽吸、温水冲洗、暖风烘干,静音无味,护理人员或家属让再也没有繁重繁琐的工作量,让失能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失能老人“吃饭难”,是养老服务的头疼事。为此,深圳作为科技推出喂饭机器人,解放家人双手,让失能老人与家人一起团圆吃饭,纵享天伦之乐。喂饭机器人通过AI人脸识别,智能捕捉嘴部变化,得知需要喂食的用户,科学有效的盛勺食物,防止食物洒落;也可以精准寻找嘴部位置,根据嘴部张合大小,人性化喂送食物,调整勺子水平位置,不会伤及口腔;不仅如此,还能通过语音功能准确地识别老人想要吃的食物。当老人吃饱时,只需要闭合嘴巴,或者根据提示点点头,它就会自动收起手臂,停止喂食。
护理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护理人员、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目前护工大部分是女性,但如果有各式各样的护理机器人参与其中,也可以吸引更多男性参与到护工行业中来。同时,机器人在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风险的同时,为老人提供更有尊严有温暖的护理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