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老去,我希望有尊严地离去。” 这是很多老年人的期望。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已成为70后、80后不得不思考的难题。老龄化社会已经不再是新话题,养老产业也正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而智慧养老也应运而生,成为了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在“421”家庭框架下,养老压力之大不言自明。
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当下失能半失能人员约4400万,假设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则需要1000多万养老服务人员。目前,所有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仅有22万,符合资格的仅有2万。
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要求,照顾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是2:1,也就是两个护士照顾一个老人,但目前国内能做到的情况只是1:10,10个老人才分得一个护士,中国现实与国际标准之间差了20倍。因此,发展智慧养老,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此大的市场体量和养老压力下,社会养老的靶向正从机构转向社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而智慧养老给居家养老提供了辅助,对于实现护理半径最大化,同时减轻子女陪护负担,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际上,智慧养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针对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老人穿戴好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卧床老人大小便,机器会自动排污、清洗、烘干,还可以设置定时翻身,避免老人因长期处于湿热状态而产生褥疮或烂皮肤;老人需要洗澡了,无需护工或家属搬离老人去洗浴间,直接可以用便携式洗浴机在床上解决,洗澡成为老人的一种享受。
智慧养老最大的便利是让老人在家庭里就可享受到专业的照顾。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养老绝不是把科技、智能、大数据等简单融合,如何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对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才是养老的应有之义。
毕竟养老最终还是人文关怀为主导,冰冷的机器和数据不能代替身体力行的陪伴,但智慧养老可以更好发挥工具的作用,减轻社会和子女的养老负担。可以设想未来的“养老机器人”,不仅能实时监控,还能陪护照顾。
尽管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智慧养老理念和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使未来的养老模式变得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有效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难题,未来的5-10年必将进入爆发期。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