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也显示,我国75%的老年人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人则处于完全失能状态。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若一个家庭中出现一名卧床、失能老人,不仅护理是个难题,花费的费用也是非常惊人的。按照给老人请护工的护理方式来计算,每年给护工的薪资开支就在6~10万左右(还不算护理用品等费用),如果老人有尊严的生存10年,这10年的消费就会达到100万元左右,不知有多少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在1956年的一个研讨会上,“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光流逝,探索不止,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最棘手的养老难题面前,人工智能也能应用到其中,并且大放异彩。
“老人的大小便问题难护理,又脏又臭,满屋都臭气扑鼻”
“要不停查看老人私处,保持干净清爽,免生褥疮”
“时刻看守,心情郁郁寡欢,仿佛被禁锢在暗无天日的牢笼”......
以上这些,是大家对于护理失能老人的普遍印象。
那么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有一台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老人穿戴好后即可秒级感应自动处理大小便,并机器温水自动清洁、暖风烘干,污物全程零接触,再也无需人工动手。同时,又可以缓解失能老人“自卑、无能”的心理创伤,使每一位失能失禁的老人重获尊严和生活动力。以长期成本来看,智能护理机器人也远远低于人工护理成本。
那么在未来20年
机器人能取代儿女及护理员的护理需求吗?
人是群居动物,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的感觉,安全感,被尊重被关心的感觉,有心理上的安慰。
很多长者变老之后,逐渐变脆弱和孤独,会更依赖与亲密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日夜相处的护理人员。
长者更深层次的养老需求,不仅是生活照料,还有心理和精神需求和人性化服务给予长者真切的尊重、关注。
因此养老机器人能够协助护理人员更好的照护长者,但是不能替代护理人员。未来的养老照护,两者相结合,才会更加长久。
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未来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会大幅上升,养老机构也会供不应求。因此必须提升智能适老化产品的研发速度,生产出更多可以辅助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设备,才能缓解养老压力,让每一个老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的养老生活。
老人儿女的护理压力减轻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老人通过语言进行心理上的交流沟通。护理人员通过对智能适老化产品的运用,不仅可以缓解护理工作上的压力,还能精心照护更多的老人。
愿每一个老人都能颐养天年,幸福快乐地到达自己的「人生终点站」。